天山成功地道现已贯穿。4年多来,建造者们日夜奋战才打通了这22.13公里的地道。那么,打通天山到底有多难?
天山把新疆划分为南疆和北疆,穿越天山的古道许多,但都不合适机动车辆通行。
天山群峰耸峙,其间海拔4200多米的成功达坂是难以翻越的通途,一句民间谚语“千年冰峰人难开,要开除非神仙来”道出了它的险绝。
再难跨的高山也被踩在脚下。1952年,乌鲁木齐至库尔勒公路开工,至1958年4月建成通车。这是新疆首条穿越天山的公路,数万名修路兵士攀雪山、战酷寒,在我国公路建造史上发明了奇观。
1974年,又一条穿越天山的公路——独山子至库车公路开端建造。历经数载艰苦,直至1983年9月,独库公路建成通车。10年时间里,168名官兵献出了名贵生命。
天山素有“地质博物馆”之称,天山成功地道穿越16处区域性深大开裂及次生开裂带,施工平均海拔超越3000米,所在地年平均气温零下5.4摄氏度。
中交新疆交通出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景川介绍,天山成功地道具有“一长”“两深”“三低”“四高”“五难”特色,说是特色,实际上的意思便是施工难点。
“一长”是指地道长。地道全长22.13公里,相当于5座南京长江大桥的总长度,是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地道,而整个地道共有3个洞,即左右主洞和中心的中导服务洞。在天山上打穿一个洞都万分困难,况且3个洞。
“两深”大多数表现在地道埋深和竖井深度上,地道最大埋深近1200米,竖井最大深度达706米,是现在世界上最深的高速公路竖井,比北京的“我国尊”高出上百米。
“三低”指的是温度低、气压低、含氧量低。地道施工区域海拔较高,终年气温较低,影响正常施工。
“四高”为高压涌水、高地应力、高地震烈度、高环境等级。以高地应力举例,地道施工段最大地应力值将近22兆帕,相当于一块手指盖巨细的岩石就要接受200多公斤的分量,是一般岩石承载力的50倍以上。这些困难,意味着施工中随时有可能发生岩爆、软岩大变形、高地温、高压涌水等问题。
“五难”即勘探难、规划难、施工安排难、危险操控难、运营难,这都增加了地道建造的难度。
关关伤心关关过。天山深处,建造者们以不畏艰险、勇毅奋斗的奉献精神,完成了天山成功地道按期贯穿。